
2022.03.16
Gufonet協助建置「國家文化記憶庫」入口網站
推動當代文化運動,共筆書寫臺灣記憶

文化部於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計畫,提出「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計畫」,加速推動文化資源的開放利用,促進民眾參與在地知識與記憶的保存,透過系統性和主題性的「盤、收、存、取、用」機制,累積和推廣豐富的臺灣原生文化素材,從教育、產業和生活等不同面向,深化公民文化素養,逐步發展「臺灣文化DNA (Diversity,Nearby,Advance)」。
目前提供民眾跨機關及跨資料庫整合查詢與寫故事服務,整合16個數位典藏資料庫(包含博物館、檔案館及圖書館),介接總筆數逾278萬筆,還持續滾動式更新。
面臨的挑戰
- 文化部自106年9月起,需快速整合22個縣市政府、117個民間單位、18個中央跨部會及12個文化部部屬博物館,共同協力推動「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計畫」,迄今共計收存達270萬筆以上資料
- 如何快速整合、搜尋大量資料?
- 可否透過視覺化工具關聯出各文化主題脈落?
- 如何快速盤點各素材授權狀態?
解決方案
導入Gufonet 搜尋及探勘引擎系統,利用無詞庫自動斷字抽詞技術,針對多樣資料源與多元檔案進行剖析,產生最佳化搜尋模式作為搜尋作業之基底,配合智慧型輔助工具與視覺化呈現的有效利用,給予使用者直覺、迅速、準確的搜尋體驗。
- 達成巨量檢索
- 每日更新高達300萬資料提供即時查詢
- 整合異質資料,一站式搜尋多個資料來源
- 透過視覺化工具,透明化呈現文化素材
- 智慧關聯圖(KMAP)
- 即時統計數據(各資料源分佈情況)
- 標籤雲
- 授權盤點
- 分類盤點
成果&效益
Gufonet協助「國家文化記憶庫」入口網站建立完整的企業級搜尋服務,滿足日趨異質性、多元化與巨量級資料的企業資料環境。
「國家文化記憶庫」入口網站的亮點:
(一) 建立完整的臺灣文化內容共構平臺
(二) 建立以時空資訊整合臺灣文化的智慧應用系統
(三) 建立文化資料開放授權規定,提供素材更多轉譯創用的可能
(四) 推動由下而上共筆書寫臺灣的文化運動
(五) 滿足收存取用不同需求的臺灣文化銀行
文化部給予Gufonet的高度肯定
- 高效率的資料搜尋速度與效能
- 跨平台與跨資料源的整合佈署能力
- 支援各種檔案格式的剖析能力
- 自動化斷字抽詞技術,不須詞庫與人工介入
- 結構化、非結構化、半結構化文件的巨量資料分析應用
Gufonet企業搜尋引擎 ——
是一款專為華文所設計的文字大數據整合檢索、搜尋與分析探勘引擎,採無詞庫自動斷字抽詞專利技術,在人工智慧領域中,針對多資料庫來源、多元格式檔案進行剖析與分類,將所有文檔自動轉化為可以被數據分析的基礎元件,進行字詞關聯、語意聯想、智慧分類等交叉分析,將龐雜資料系統化,以快速獲得正確有價值資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