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媒體

最新

新聞

活動

電子報

成功案例

2016.11.14

物聯網資安時代 提升鑑識能力當務之急

[DIGITIMES企劃 ,2016-11-14] 由於駭客藉由入侵所得到的利益愈來愈驚人,依據「Some hackers make more than 80,000 a month —here’s how」調查,目前透過地下網路黑色產業鏈方式,駭客也能月入8萬美元,導致駭客活動日益猖獗,也讓資安問題帶給企業損失的問題日趨嚴重。

依據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內容所述,每年因網路犯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4,450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14兆4,358億元)。根據Gartner報告指出,2015年全球資訊安全支出將達754億美元,年成長4.7%,支出的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政府專案、更多法律制定及多起重大資料外洩事件,可見數位化企業正逐漸影響人們對資安技術的興趣,尤其是雲端、行動運算以及物聯網。

物聯網時代帶來資安新威脅

隨著智慧型裝置與通訊網路的技術成長,電腦再也不是連接網際網路的唯一方式,物聯網(Internet of Things;IoT)已經融入在各種製造或服務的通路中,舉凡金融、交通、醫療等各種應用領域,都會用到物聯網技術,如IP攝影機、感測器等,許多調查機構如Gartner、IDC及BI Intelligence等都預估,未來3年間的物聯網裝置數量,將達到150億個至250億個之間。等於平均每天有超過550萬物件,持續接軌物聯網。

但由於物聯網設備的通信傳輸與身分認證,相較於一般電腦比較簡單,原本就很容易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。如有一種被稱作「物聯網破壞者」的Mirai病毒,當它掃描到一個物聯網設備(比如網路攝影機、智慧開關等)後,就會嘗試使用默認密碼進行登入,一旦登入成功,這台物聯網設備就會被駭客操控攻擊其他網路設備。

就在2016年10月,駭客使用Mirai病毒控制了美國大量的IP攝影機和相關的DVR攝影機後,再用這些設備攻擊美國的多個知名網站,根據國外網站 KerbsonSecurity的調查,一共有超過百萬台物聯網設備參與了此次DDoS攻擊,包括Twitter、Paypal、Spotify等,也導致這些網站被迫中斷服務,超過半數人無法上網。

雖然目前的物聯網病毒的攻擊手法通常比較單純,主要是在異質平台不斷的散佈惡意程序來進行DDoS攻擊,但只要能造成網站服務中斷,依然可以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,未來隨著物聯網功能更為複雜,智慧自動化的能力也變得更強時,等於也代表物聯網病毒的破壞力也會更強,相關業者不可不慎。

以上文章節錄自DIGITIMES網站:物聯網資安時代 提升鑑識能力當務之急。若需更詳細資料請參照出處原文,謝謝。

工業4.0時代 資料將成關鍵礦產
經濟部工業局105年第一次電腦軟體共同供應契約採購

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。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。我們的隱私及Cookie政策提供更多關於cookies使用及停用的相關資訊。

我接受